《西南医科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生为本 以心化育育心育德 助人成长

摘要:01  站高看远认识“中国特色”的心理育人意义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召开,明确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心理育人是其中之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发布,提出了“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的工作目标。2019年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年会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李焰主任指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至今,在拥有了与世界平等对话的实力的同时,也拥有了中国特色。中国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这条路不是西方那种纯“技术流”,而是主动与大学生思政工作有效融合,依靠成熟的思政工作体系去助力心理育人工作,最终实现育心与育德相辅相成,也共同来回应“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命题。     02   脚踏实地践行“中国特色”的心理育人工作     目前,我校心理育人工作构建起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工作格局。一支“中国化”的心理育人队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图包括五层:领导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业务运行和管理层(学生工作部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人文与管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具体实施层(各院系心理健康辅导站、各学生科、学工办),辅助工作层(辅导员、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寝室观察员、校关工委),后备层(医院、保卫、家长)。教师层面:学校整合学工、管理、医疗队伍中心理学专业人才,持续建设了一支由 41 名专兼职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承担心理教育、咨询、评估、诊疗工作。教师层面还有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就是辅导员队伍,依靠 414名专兼职辅导员开展学生谈心谈话、关注帮扶重点人群、家校沟通等工作,及时有效给予学生心理辅导、关心关爱。学生层面:我校建设了一支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可以开展同伴心理健康教育和同伴抚慰关爱工作。2011 年成立至今已有 8 届600 余名团员,常年保持150人在岗。班级心理委员500余名,寝室心理观察员3000余名,架起学生和学校的情感联络线。两个“中国化”的心理宣教载体主要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有六个方面:心理卫生知识普及课程体系、人际交往指导课程体系、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体系、学习发展指导体系、成功成才心理体系、应用心理体系。课外活动也是六个方面:日常宣传教育体系、课程讲座教育体系、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体系、心理测评建档体系、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危机干预与康复治疗体系。学校开设 32 学时的《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通识课程纳入教学管理。组织编写了“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十余门网络慕课供学生选修学习。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大重要载体。通过心理官网、微信、微博和官 Q 推送心理健康科普知识,适时更新,努力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做到“三贴近”。2019 年共发布心理健康科普推文 436 篇,总点击浏览量 534389 次。线下以“5.25”“10.25”为契机,全年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常态化心理健康宣传,以心理主题班会、心理知识竞赛、心理读书沙龙、心理情景剧、心理电影赏析、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拓展训练等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做到“三融入”。实践证明,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动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可以很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三项“中国化”的育人联动机制通过不断努力探索,我校目前主要形成了部门联动、医校联动、家校联动的工作机制。学生工作部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统筹面上教育管理,主抓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人文与管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要负责教学,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负责心理疾病诊断治疗,各院系负责宣传教育工作和关心关爱心理问题学生,还有保卫、后勤等多部门参与,分工合作、整体推进;二是医校联动。利用我校是医科类大学的独特优势,和附属医院畅通了诊疗绿色通道;三是家校联动。这是“中国特色”的重点亮点。四级“中国化”的心理防控体系即“校-院-班-寝”四级心理防控体系。寝室重点在观察,班级重点在报告,院系重点在关爱,学校重点在处置。新生入学开展心理测评并建档,在校生每学期再次开展测评,动态完善心理档案。院系心理委员手册、心理晴雨表时刻观察登记学生心理变化。各层级发挥自身优势,履职尽责,尽可能将心理危机事件化解,防患于未然。让心理危机事件做到“发现要尽早,报告要及时,反映要迅速、程序要规范、处置要果断、措施要适度、影响要最小”。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持续有效的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重要成绩,达成了课程教育精品化、实践活动普及化、咨询服务专业化、预防干预协同化、平台建设制度化的“五化”效果。被认定为泸州市唯一的心理健康社科普及基地。     03    展望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的心理育人    (一)回看成绩,不骄傲      一是师资力量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专职教师从 2 人增加到 3 人,心理学教研室教师从10人增加到15人(其中博士5人)。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如游向宇先后获得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竞赛获得二等奖;宋杨获得四川省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李尚学被评为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等。不断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二是专项经费显著提高。2019年从生均10元增长为15元,在全省高校中属于前列。三是工作待遇有所加强。夜间心理咨询值班费从50元/人次增加到教授80元/人次,副教授70元/人次,讲师及以下60元/次。四是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元、以认识自我为核心,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在2019年四川省高校心理学年会上做了专题经验交流。五是预防干预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为例,全年共有 28160 人次进行心理测评,心理咨询1093人次,紧急晤谈和现场危机干预36次,复学评估52人次,重症个案转介就医76人。(二)面对问题,不气馁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场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功能分区需要更加合理。二是资源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调动教师和医生参与面上心理育人工作还有很多困难,同时督导也需要发挥更大作用。三是许多家长不理解不配合学校们的工作。四是学生的自我调适问题。目前即便学校教师非常努力工作,每年还是有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学生。所以,心理育人没有终点,只有过程,不能骄傲,永远都要如履薄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很多,有生物原因如遗传,有心理原因如个性,有社会原因如家庭,很多学生的问题就来自于原生家庭,父母也许不是幸福的港湾,反而是痛苦的源头。家庭结构不全,亲子关系不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造成学生量变到质变的心理问题。当然还有社会环境的复杂因素,如果没有学会放下心理压力,那就必将负重前行。(三)不忘初心,向前进教师就像在学生心灵绣花的人,学生是待描的蓝图,也许进校时纯白,也许已被污染,我们要重新给他再打底色。很久以后,学生被绣成了美丽的花,底色可能被忽略或认为本来如此,但是,我们为自己是教育的重要一环而骄傲。我们通过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从最佳接受角度、最好接受方式、最快接受途径、最大接受程度去接受其他教育,从而产生最好的实效。我们帮助学生认识小我,成就大我。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三全育人模式下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心理育人工作更具时代感、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特色”的心理育人道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

以德聚人 以文化人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摘要:学习传承学习传承“同郊风范一          弘扬“中医药文化”开创文化育人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学院坚持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科学普及,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力度,营造珍视中医药文化、崇尚中医药学习、发展中医药应用的氛围,坚定树立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这一文化自信。1.打造理念文化,凝聚师生共识。学院凝练形成了医院精神、宗旨、使命等院系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发放员工手册、新生入学讲座、院周会、管理工作例会、科主任例会、护士长例会、医(护)师大会等多渠道的宣教,使核心价值理念在师生中入脑入心。2.打造环境文化,营造良好氛围。修建了中医药文化·院史博物馆,每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在绿化美化室外环境时,注重选用适宜中药材种植;在门诊走廊、候诊区等装饰了大量表现中医药文化内容的“窗心画”;在门诊、名医馆、走廊以及院区内摆放了名医雕塑和情景雕塑;在门诊中庭,以中医典故《橘井泉香》为背景,打造了山水景观。此外,医院中庭文化景观—西南衣钵苑正在如火如荼打造中,届时将成为展示院系文化的亮丽风景。通过环境文化的打造,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对师生起到了潜移默化教育的效果。3.打造行为文化,激励后生奋进。以学风品牌活动为依托,开展了中医经典诵读、中医药扇面画创意赛、《黄帝内经》知识竞赛、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竞赛和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中医导引术竞赛等学风建设活动;以中医博医苑论坛为平台,开展了中医理论研讨和中医学术创新活动。2018年,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中医药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第二名;2019 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四川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斩获 1 银 6 铜;以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为契机,在泸州市掀起了中医药文化健身运动热潮,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泸州市电视台《现在时》栏目对此给予了专题报道。通过一系列行为文化的打造,培养了学生“理论求精”的优良学风,锻造了“学术创新”的专业素养,锤炼了“实践出真”的实践能力。      二  学习“同郊风范”打造文化育人新特色      通过挖掘典范,提炼形成了以“仁心仁术、佑护生命、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赤胆忠诚、甘于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同郊风范”。建立了“同郊风范”课程思政平台,以“同郊风范”为主题申报了学校思政精品重点项目和学风建设品牌项目;开展了“同郊风范”文化育人活动,如中医戏剧、中医舞蹈、同郊话剧等;构建了“同郊风范”媒体联合宣传机制,拍摄的《医生 一生》专题片,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健康四川、今日头条、泸州日报等媒体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打造了具有院系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       三  培养“职业精神”谱写文化育人新篇章      职业精神是每个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学院通过专题讲座、红色教育、先进典型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1.注重专业思想教育,奠定职业道德根基。邀请院长杨思进等医院领导,尹杰霖、王明杰、庄诚等老专家为学生作了成才必备要素、习医感悟、中医药知识等方面的专业思想教育讲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激发了学生学好中医的决心和信念。组织学生到古蔺四渡赤水干部学院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进行了亲身体验。通过思想教育,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2.强化专业实践教育,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开展了“做一日中医”见习活动、“玲珑香草香囊制作比赛”、“中医导引术推广活动”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四大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教育,巩固了学生专业思想,提升了学生专业自信。3.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我院派出了 43 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甘孜、泸州市传染病医院。支援结束后,我院召开了“大美医者、大爱无疆”抗疫一线英雄表彰大会。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榜样力量,激励和鞭策了学生用自己的生动实践去践行西南医大中医医院学子的使命担当。光明在前,使命在肩。面向未来,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将不忘初心、奋发有为,以建设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为契机,以院系文化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切实培养一支“中医人,中医魂”的主体人才队伍和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中西医复合人才,更多造福人类健康。

西南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767次访问,全刊已有1101641次访问